貴州:小康路上美麗鄉村沐春風

發布時間:2024-04-25 點擊:90
時間:2016-03-15 來源:貴州省交通運輸廳 作者:
高山崢崢、流水淙淙之間,一座座美麗村寨,或居于高山之巔,或隱于山坳之中,或坐落于溪水之畔。置身這里,你會看到田園堆疊、阡陌交錯、牛羊滿坡的生動情景,感受到“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濃濃鄉愁。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全面小康征程上,伴隨基礎設施建設的大手筆推進、大跨越提升,美麗鄉村正成為多彩貴州的又一張靚麗名片。大山不再沉寂,質樸擁抱時代,古老的村落愈加璀璨迷人。
大道通衢連接城鄉
2015年12月31日,貴州實現縣縣通高速公路,后發趕超,成績矚目。
城鄉統籌發展,交通建設率先發力。縣縣通高速,鄉鄉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大道通衢的國省干道、密如蛛網的鄉村公路,將城市鄉村緊密連接。
“年初二,全家到土城游玩;年初三,到仁懷訪親。”這個春節,赤水市的李華倫愛上了自駕游。
高速公路沒開通前,從赤水到土城需要兩三個小時以上,到仁懷得花四五個小時,且道路險峻難行。現在,到土城只需五十分鐘,到仁懷兩個小時。
快捷的交通不僅讓出行成為樂趣,更為縣域發展帶來了商家,帶來了產業。
甕安縣擁有豐富的磷礦資源,過去因為交通不便,資源紅利難以充分釋放。這兩年,甕安縣建成4條高速公路,吸引了山東金正大和深圳芭田兩大化肥企業投資設廠,產能突破200萬噸,為當地提供了數千個就業崗位。
在貴州,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高速公路通行里程已達3700公里,極大地改善了貧困地區路網結構,老百姓的獲得感顯著增強。
縣縣通高速帶來了新的產業、新的人才、新的觀念。三都自治縣縣委書記梁嘉庚說,“高速路通了,我們的兩大扶貧產業水晶葡萄、肉鴿養殖,能夠更快捷地走向市場,百姓脫貧致富有了盼頭。”
去年底,凱里至雷山高速路全線通車。雷山縣縣長袁剛介紹,變化很大,冬季是旅游淡季,但是與去年同期相比,雷山縣的游客量增長了30%。
“六個小康”破題發展
清澈見底的邢江河宛如玉帶,細軟的柳條搖曳著身姿,岸邊的水車轱轆自轉,三五成群的游客在木棧道上漫步……安順市舊州鎮浪塘村的名氣,隨著“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設的推進,越來越響。
昔日破舊的房屋、坑洼的道路已然變成院潔路凈、井然有序的亮麗家園。特別是污水處理系統建成后,浪塘村成為“零污染、零負擔、零耗時”的“水墨浪塘”。
“有了清潔優質的人居環境,發展農家樂的農戶越來越多,這將成為浪塘村民重要的致富途徑。”舊州鎮人大主席黃炫忠介紹。
農村是貴州全面小康的短板,也是貴州經濟發展的新增長極。為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向縣以下延伸,貴州從農民最急需、農村最薄弱的基礎設施入手,全面解決農村行路難、用水難、住房難、用電難、通訊難、環境改善難等問題。
2013年,貴州在總結各地新農村建設經驗的基礎上,在全省范圍內推進“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創建活動,實施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電、小康訊、小康寨六項行動計劃,計劃用5到8年時間,累計投資1500億元,全面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在遵義,新設計的黔北民居,以小青瓦、坡屋面、雕花窗、白粉墻為特色,青山前,綠水畔,茶園間,錯落有致。
在黔東南,侗寨鼓樓聳于藍天白云下,風雨橋橫臥清流溪水上,時有侗族大歌天籟之音繞梁不絕;苗寨屋后青山,門前梯田,吊腳樓層層鋪排于山坡,寨中蘆笙場蘆笙悠揚。
小康路進村串戶,小康水翻山越嶺,小康房經濟美觀,小康電安全可靠,小康訊連接山外,小康寨潔凈優美。“六個小康”建設一再提速。兩年時間,投資超過千億元,新增建成農村公路2.7萬公里,98%的農村電網得到改造升級,受益群眾上千萬,美麗鄉村成為貴州旅游的“吸金之作”。
民富村美守望幸福
基礎設施逐步改善,山、水、林、田、路、寨、房日臻配套,生產生活生態功能有機融合,貴州農村逐漸步入產業、村寨、景觀、旅游互動發展的新格局。
發揮山地優勢,發展立體型多維度山地產業,貴州通過實施“一村一品”扶持計劃,加快建設特色種養基地、農副產品加工基地和農超對接基地,全面打造山地農業、農村電商、山地體育旅游和山地休閑養生產業,積極推進農業“接二連三”,為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奠定了持久的經濟基礎。
初春陽光下,鳳岡縣蜂巖鎮,巡檢河水靜靜地流淌,翠綠柳條迎著微風搖曳。
“我們村子美吧?來家里喝杯茶喲!”住在河旁的村民宋邦平站在自家三層樓前,向記者發出邀請。
2013年,具有土司文化背景的蜂巖鎮啟動“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創建工作,宋邦平和鎮里其他379戶村民一起建起了極具土司特色的新家。舊家變新家,一層變兩層,兩層變三層,兩年功夫,巡檢村從荒坡坡變成了蜂巖鎮的“門臉”,不少村民成了致富帶頭人。
走進普定縣城關鎮隴財村沙灣片區,映入眼簾的是連片無垠的萬畝大壩,這里種植了紫王葡萄7000畝,精品水果3000畝,青綠蔥翠延綿數里,春日暖陽下分外醒目。
同時,投資2.3億元的鷺泉灣生態休閑旅游區項目一期工程正加緊建設,建成后將有效整合當地資源,把觀光大棚、生態農業園區等串成一線,進一步提升隴財村觀光農業旅游項目品位。
“美是外在,村民富裕才是根本。”普定縣“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創建辦主任駱鵬飛表示,生產生活條件改善后,通過產業培育和結構調整,農民增收致富的門路越來越多。
(天津市交通運輸委員會 2016-03-16 16:46:44)

京津城際“加車”國慶期間每日開行96對
6號線7月試運營 首期開通人民醫院至水上東路站
我市在全國率先實現收費數據實時報送
津保鐵路將建成通車天津保定1小時通達
中秋車票開售“雙節”天津至青島、杭州等地客流很高
把『安防理念』植入公路系統
防汛防潮滴水不漏 未雨綢繆防患未然
快速處置設施隱患?提升公路通行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