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交通報2016年8月第6313期
本報記者 周愛娟
初秋時節,中原大地滿目蔥綠、生機勃發。全長36.93公里的河南武陟至云臺山高速公路即將全線通車。
對接已通車高速公路,跨越兩條高速公路并建成樞紐互通,與多條省道、鐵路交叉,上跨南水北調干渠,穿過煤炭采空區……這段全長僅30多公里的高速公路,幾乎涵蓋了河南高速公路建設所有的難點和特點,旅游黃金通道、能源交流通道、控制性工程節點給項目施工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
從2013年6月項目開工建設伊始,站在精細化管理和標準化管理的新起點上,項目建設單位河南省公路工程局集團武云高速公路bt項目部把“標準化”作為提升管理水平的第一支點,堅持建設標準化、施工標準化、管理標準化、安全標準化,將科技創新與精品工程成功對接,給河南高速公路網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科技創新有新路廢舊資源變廢為寶獲“新生”
武云高速公路土建三標途經修武縣五里源鄉,這里地下水位較高,根本無法就地取土。路基底部全部為淺層軟基,為處理軟基并解決路基填料,項目部把眼光投向了鄰近的五里源鄉李固村北的古漢山礦,經過周密論證,最終采用換填片石對淺層軟基段進行處理,再用煤矸石進行路基填筑的施工方案。
根據測算,土建三標累計填筑煤矸石約20萬立方米,與填筑土方方案相比,每立方米可節約20元成本,直接施工成本共節省約400萬元,減少約20畝的土地占用。
采用煤矸石,既可節約土地資源,又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加快了施工進度,并且有效解決了煤矸石的環境污染問題,給項目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又實現了社會效益。2014年,這項施工方法正式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為國家專利。
在武云高速公路施工中,像這樣讓廢舊資源“變廢為寶”的還有“廢舊輪胎改性瀝青”項目。2016年年初,武云高速公路進入到路面施工階段,基于節約瀝青資源與加強廢舊輪胎循環利用保護環境的優點,項目部配合上級領導單位就應用“廢舊輪胎膠粉復合改性瀝青”的可行性進行科學分析、論證。
6月16日,河南省新建高速公路中首次使用廢胎膠粉復合改性瀝青混凝土,鋪筑了全長9公里的上面層試驗段。從試驗段的現場檢測數據來看,路面的厚度、壓實度、平整度、滲水系數、構造深度等主要指標均符合現行標準。特別是在膠粉瀝青施工溫度要求高、彈性大、難碾壓的情況下,試驗段路面平整度達到0.5毫米,質量標準遠高于行業要求。與普通瀝青路面相比,試驗段保存了橡膠本身良好的彈性,使路面更具柔韌性,從而令行車更舒適,顛簸感減少,同時,改良后的瀝青不僅具有環保節能的優勢,還有效降低了工程造價,延長了路面使用壽命。
據統計,武云高速公路廢胎膠粉復合改性瀝青混凝土試驗段共利用廢舊輪胎約9.09萬條,節約堆放土地資源約6.24畝。
理念創新保暢通“千里眼”實現交通零擁堵
大文案互通立交是武云高速公路跨長濟高速公路的一座樞紐互通。
長濟高速公路是一條黃金旅游通道和大型車輛貨運通道,為保證該路的正常通行,高速公路管理部門要求施工時該路段限速不得低于時速80公里,意味著施工保通既不能造成交通堵塞,又要確保施工安全。
為科學安全地解決這一難題,二標項目經理部自主研發了用于高速公路施工的遠程紅外預警引導系統,為工程保通裝上了“千里眼”。這套系統主要由車輛超高超寬監測與警示、圖像采集與存儲、報警聯動圖像采集存儲、指揮中心圖像、報警監控、遠程手機報警、圖像查看七部分組成。
借助新設備帶來的技術優勢和管理優勢,二標項目經理部針對長濟高速公路超寬超高車輛比較多的特點,在施工中創建了“階段分流疏導法”。
第一階段域外分流:通過在收費站以外設限高限寬門架,將超高超寬車輛分流至省道。
第二階段車道規劃:在正常行車道進入施工區域交界時,將三車道改為兩車道,正常情況下只開放其中一條車道行駛,另一條車道作為備用應急車道。
第三階段超限預警:施工區內設置紅外限高限寬預警疏導系統,對現場保通人員發出預警信息,讓現場人員作出符合實際情況的判斷。
第四階段遇堵分流:為避免強行通過的超寬超高車輛,造成行車道擁堵,預警系統會提醒現場保通人員在3分鐘之內將應急備用車道打開,把后續車輛引導到應急車道內通行,保證了小車和非超限車輛順利通行。
科研創新帶來的是高效便捷的工作狀態。裝上“千里眼”后,大文案互通立交施工期間,創造了零事故、零擁堵的綠色暢通環境。目前,該項系統已于2015年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正式授權為國家專利。
思路創新鑄精品“難點”變成工程“創新點”
武云高速公路上跨南水北調中線干渠,根據需要,設計了一座塔高96米、主跨175米的斜拉橋,這是目前河南省獨塔單索面跨徑最大斜拉橋,也是南水北調主干渠通水后跨越的第一座斜拉橋,建成后將成為當地的地標性建筑。
武云高速公路南水北調斜拉橋索塔設計采用曲線形塔柱。項目技術人員結合工程實際,自主設計出一種斜拉橋曲線形塔柱輔助液壓爬模施工弧形導向裝置。該裝置應用后,僅需將直導軌更換即可完成弧形面的爬升,大大減少了更換整個爬模系統的時間,并節約成本;同時,還能解決大曲線半徑線形塔柱的液壓爬模安全上爬的問題。
在斜拉橋主梁牽索掛籃施工中,項目技術人員自主設計出分離式可調節止推鍵裝置,將因掛籃走行誤差引起的止推鍵裝置受力面與主梁受力面縫隙調整到梁體外面來進行調節,這種裝置應用后減少了操作工序,有效節約了時間成本。
目前,這兩種新裝置均已進入到國家專利審查階段。
在武云高速公路南水北調斜拉橋施工中,類似的創新點不勝枚舉。
在新工藝上,工程建設者們采用塔梁同步施工、多功能新型全封閉掛籃,6米大節段全封閉液壓爬模施工工藝,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藝。
在新材料上,項目創新采用1770兆帕的高強低松弛鍍鋅平行鋼絲斜拉索、養生液等。
在新設備上,項目創新應用智能張拉、真空壓漿設備、數控彎箍機、數控鋼筋彎曲中心等現代化施工裝備。
一系列的創新,提高了項目的施工精度和工作效率,確保了工程質量,節約了時間和成本,同時把工程項目建設對環境的影響降低到最小,斜拉橋在三年施工中未出現一例污染南水北調干渠水質的情況。
目前,武云高速公路項目已經進入工程掃尾階段,通過健全科技創新體系,推進標準化建設,武云高速公路工程質量各項指標均有明顯提升,為在建高速公路項目科技創新管理工作向科學化、規范化和制度化方向發展作出了成功探索。
(天津市交通運輸委員會 2016-08-22 16:58:56)
天津市公交早高峰客流增一成甘肅重塑絲綢之路“黃金通道”雙節期間乘坐出租汽車出行注意事項審計處積極參與巡察督導,促進黨風廉政建設加強領導造聲勢 多措并舉齊動員 ——信息中心積極營造全員參與掃黑除惡專項斗爭良好輿論氛圍交通運輸部舉辦收費公路政策記者大講堂國務院精簡高速公路審批《公路橋涵設計通用規范》(JTG D60—2015)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