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交通報2016年10月第6345期
“千好萬好,都不如修路好。”近日,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龍家村響水塘組村民彭作恩站在自家兩層新樓房的院壩里,看著硬化后的村道,感慨良多。
龍家村與湖南省花垣縣接壤,大山孕育了一方水土,但也阻擋了村民與外界的聯系。10多年前,龍家村人就開始種植柑橘,希望通過產業帶動全村人致富,彭作恩也回到家鄉加入“創業潮”。
可待到柑橘成熟,彭作恩卻犯了愁。把柑橘從山上背到山下賣,要走2公里的山路,彭作恩的妻子石水英腰椎間盤突出,兩個女兒在讀書,靠他一個人把5畝地約6噸的柑橘運下山,要花兩三個月。彭作恩曾請人幫著挑下山,每挑8元錢,但隨著青壯年外出的增多,加到每挑15元也沒人愿意干。有好幾年,滿樹的柑橘壓彎枝頭,彭作恩壓彎了腰也沒能把它們全部運下山。
為了解決路面問題,重慶市交通委員會形成合力,層層落實。從去年年底開始,將龍家村原有的機耕道擴寬、硬化,同時將村道向村民聚居點延伸,據統計,今年龍家村新修公路14.8公里,整修8公里。
看到從家到果園有了一條可供小車通行的硬化路,彭作恩開心壞了,“今年收成還可以,估計可以產7噸多。”剛從果園回來的老彭滿臉喜色,還有2個月椪柑就要下樹了,沒了交通不便這個“攔路虎”,今年他一點也不心慌。
“我考了駕照,花3000元買了輛二手三輪摩托車。”彭作恩說,經過幾個月的實習,現在他已經能獨立駕駛,只是速度慢一些。摩托車一次能運300千克,5畝地的柑橘只要20多趟就能運完。
除了柑橘生意,在農閑時,彭作恩還為鄉親們捎帶農產品到鎮上賣,把農資運進山村賺點差價,有時一天能掙七八十元。“如果椪柑行情好,再加上當‘騎手’的‘跑腿費’,一年能掙個兩三萬元,脫貧應該沒問題了。”彭作恩胸有成竹地說。
(天津市交通運輸委員會 2016-10-17 17:16:33)
公路處召開嚴格路政執法及路政“宣傳月”活動推動部署會天津市公交695路10日開通運營9月25日、26日分別進行小客車增量指標競價、搖號福建:泉州建成兩條生態公路鐵路天津站春運方案出爐春運40天預計上下旅客560萬12月10日航運指數一覽交通運輸部評定:23家高速公路服務區讓人鬧心坐火車去張家口的新選擇